首页 > 视听阅读 > 出版精品 > 出版基金
《鲁迅大辞典》
2012-11-16   来源:      [ ]

 

 

 

填补出版史空白

  “三明主义”、“文化山”、“柿油党”等是鲁迅在着作中自造的新词;“王阿花”、“长妈妈”、“绿林书屋”等是鲁迅身边特定的人与景。不仅一般读者很难理解这些鲁迅式的“遣词用句”,就连熟读鲁迅作品的人也未必知道这些词的来龙去脉。为扫除鲁迅作品的阅读障碍,使广大读者更准确深入地理解经典的精华,在新闻出版总署和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下,经过20多年的精心打磨,《鲁迅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在2009年年底问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辞典收词9800多条,总计360余万字,堪称我国目前结构最为宏大、内容最为齐备的一部作家个人辞典,具有开创意义,也填补了出版史的空白。
  1981年,在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着名学者李何林、王士菁等倡议编纂《大辞典》。1984年辞书编委会正式成立,由25位编委主持编写,百余位鲁迅研究专家参与撰稿。20多年来,人文社精心组织《大辞典》的编纂出版工作,该社原副总编辑、曾主持《鲁迅全集》修订的李文兵亲自统稿把关,参与《大辞典》工作的责编均是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的专家。为弄清一个历史细节,有关编纂人员往往要查阅很多文献资料,甚至还要到异地调查走访。为了跟踪补充新的成果,出版社还多次从各地调集专家修改统稿。长期扎实有效的工作,终于成就了这部鲁迅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据了解,《大辞典》所收辞目均出自鲁迅着作,包括其中涉及的古今中外人物、作品、书籍、报刊、社团、流派、机构、国家、民族、地名、掌故、特用词语等,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正编之外,《大辞典》还附有介绍鲁迅逝世后历年国内外各种纪念活动的“纪念册”和“鲁迅作品系年表”,堪称是一部全方位诠释鲁迅作品、社会活动和生活的百科全书。与一般辞书不同,书中释文除了对词条本身的叙述外,着重综述鲁迅的相关言论、见解及其他相关联的内容,力求展现鲁迅广博的学识,客观、全面地反映鲁迅的生活、创作、思想和学术风貌,做到了史料性、原创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统一。
  在2010年3月召开的《大辞典》出版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作为我国目前结构最为宏大、内容最为齐备的一部作家个人辞典,《大辞典》的出版具有开创性意义,填补了出版史的空白,是鲁迅研究工作的重要工具书”。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说,因认真撰写、谨慎把关,《大辞典》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表示,鲁迅研究正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辞典》的出版对于学术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也曾给予高度评价:“《大辞典》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沉甸甸’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实质内容上的。这是一部扎实、厚重的辞典。”
  人文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辞典》得以高质量地出版,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获得资助后,人文社对基金使用执行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管理程序。出版社组成由分管社领导、项目负责人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项目小组,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编辑生产各个环节。制定保质保时的工作计划,明确专款专用、单独设账核算。资助经费完全用于制版、印制等直接成本,所需其他费用由出版社自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得到出版基金资助后,《大辞典》在选用纸张材料方面比原定材料的质量明显提高,无论是内容质量还是装帧质量均属上乘,出版后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任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1年7月27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