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阅读 > 出版精品 > 经典重读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重现汉字的意蕴与尊严
2016-11-28   来源:      [ ]

叶匡政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清]刘树屏 着 新星出版社 2014.8


  这年头出版的书,能让人拿在手中摩挲把玩的,越来越少,《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肯定算一本。翻开此书,对“书卷气”三字体味尤深。《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最大程度重现了原书的气息、风貌。

  当然更值得把玩的是书中对汉字的释意。明代于谦写过《观书》一诗,我觉得其中四句,最适合表达我读此书的感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是“以字为本”的。所以如何认知每个汉字,如何析形解义,都意味着你对中国文化意蕴的理解。如果细细品味,每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内涵,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汉字的释读,并非刻板简单的定义,而是吸收了《说文解字》等书的精华,择善而从,析论简明通透,不仅展示汉字中的文化韵味,也彰显了每个汉字的分量。

  如《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对“政”的阐述,“音正,所以正人者曰政”,又释“政者正也。正国者曰国政,正家者曰家政。引申之凡上所施于下者,皆谓之政。故虽弊政虐政,亦以政称”。不只解释了“政”字的源头,也暗含了编者对政治的认知。再如“议”字的解释也非常精彩:“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申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合于义”三字点出了议之本质,同时还论及了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给教师的释读空间很大。

  这种充满文化意味的释读,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比比皆是。这与澄衷学堂当年倡导的“性灵说”有关,他们认为:“训蒙以开发性灵为第一义。教者了然于口,听者自了然于心”,所以“不必过事束缚,以窒性灵”。所以我们看到,它对大量汉字的释读,既汲取了传统文化的智慧,也有对现代思潮的展现。汉字释读本身,就肩负了新旧传承的文化目的。以这样的教材启蒙,确实能达到伸张心灵自由、培养社会伦理、涵养人格精神的目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汉字可以说就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要想渠水清澈,显然需要这样的文字活水。在古人眼中,汉字不只是语言的工具和符号这么简单。所以那时的人们,敬惜字纸,认为若乱丢字纸,会亵渎字神,不仅有惜字冢,更有慈善性质的惜字会,专门收焚字纸。

  汉字不只是简单的象形文字,更是一种表意文字,也有对天地万物和生命的哲思。正是这一切,使它能存在三千年之久,而且一直伴随文化进程的发展而成长。它相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它相信阴阳相生、虚实互补、物我两忘。从鹰击长空到鱼翔浅底,从迅雷惊电到落花飞雪,这些满溢生命动感的事物,在汉字中都只是用简单的线条,就形神皆备地被展现出来了。你只有畅游其间,才能感受到它无限的意蕴。

  有着这种深厚文化意蕴的汉字,在今天的语文教育中,只被视为一种工具,可以说是对汉语表达的最大损害。好在这本一百多年前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重新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对于文字启蒙的重视。很显然,如何在儿童的启蒙阶段,把汉字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传达给他们,是我们的语文教育者要真正思考的事。如果汉字的教育,仍是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是隔绝的,那么想要重现汉语之美,也只能是一个空想。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8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