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阅读 > 出版精品 > 经典重读
《教育漫话》:教育的秘诀
2017-05-31   来源:      [ ]

Minox

《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 着 杨汉麟 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6

  

一个令教师和家长常感头疼的问题是面对孩子的撒娇使性不知如何是好。年轻一代父母普遍的共识是溺爱和打骂都是坏的教育,但这条原则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情境当中是需要行动智慧的,在言教身教不能立竿见影之时,面对孩子的顽劣胡闹,教育者往往深感无力。当面对坊间铺天盖地的教育类图书时,又使人陷入更深的无助,困惑于这里究竟有多少值得阅读。教育是门实践性的学科,迷醉于构建体系的高头讲章无济于实用,而那些似是而非、野狐禅式的招术作用更坏。难辨良莠之时,不妨读读洛克的《教育漫话》,经典的好处就是值得反复阅读,一层层在纸面上叠加笔迹,不停地重新体验其中的伟大经验。此书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洛克在教育上的淡定从容,如他在书中所说,即使是对儿童施以体罚,也应举止温和,态度镇定。这份英国绅士的优雅使人相信不用声色俱厉、气急败坏也可以教育好孩子。全书笔调轻松,行文晓畅,与他的哲学着作一样,风格清新可读,如一弘清泉,指人迷津。

  约翰·洛克无论是在哲学史还是政治学史上都有显赫的地位。洛克被认为是经验论真正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是西方自由主义和民主政治理论的创始人,他改造了之前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修改了霍氏对自然状态的看法,除去了其中绝对王权利维坦的烙印,使之成为为西方民主政治服务的理论。经验论的认识论和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是他对人类的两大贡献,在这两个领域,洛克都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但在提到洛克时,人们往往会忽视他在另一个领域所做的深刻睿智的思考,那就是教育。洛克的教育思想除了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都集中反映在他的这本《教育漫话》中。

  此书脱胎于他与朋友们谈论如何教子的书信,除了次序与原信发出的时间有所调整外,其余“很少变动”。“读者看了有些地方行文的随便与文体的风格,就很容易看出,这些漫话,与其说是一篇公诸公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段朋友间的私人谈话。”虽然笔调轻松,但读者却可以相信,作者在写这些信札时是极其严肃的,因为作者相信教育对于人的作用至为重要,并且在教育上,错误不可轻犯,因为这些错误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法挽救和弥补的。

  在谈到教育的目的时,作者认为教育是为着成就人的幸福。幸福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而身心的健康则有赖于教育。“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在明确了教育的重要作用之后,洛克顺次论述了体育、德育和智育。

  对于如何使儿童获得健康的体魄,洛克提出了这样一条总原则:绅士们对待儿女应该像笃诚的小康的农民对待子女的办法一样。这正合了中国的一句俗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由这条原则出发,洛克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建议:衣着不可过暖过紧、冷水洗脚、尽早教会儿童游泳、多过露天生活、饮食要清淡、少糖少盐、多吃面包、水果要有所选择、避免一切糖果、幼小时要多睡眠、卧床要硬、少用药物,等等。尽管这是三百年前的建议,但我想读者应该有理由相信其中的很多内容,比如他提到的饮食结构,与现在膳食专家给出的建议非常相似。不要忘了,洛克本人就是个高明的医生。从1667年起即担任阿希利勋爵的私人医生,经他手接生了索尔兹伯里伯爵第三,为阿希利勋爵成功做了开胸手术,当时的名医西顿汉姆也在其《医学考察》一书中对洛克的医术大加赞赏。

  《教育漫话》中最有价值应该算是讨论道德教育的部分,因为洛克给出的不仅仅是原则,而且还有具体的办法。我们知道,教育的难点在于德育,而德育之难就在于道德是长不到人身上的,教育者能够传授给受教育者的只能是德目,而道德如何在孩子身上形成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运用教育技巧,把德行固定在儿童的心田里正是教育者的重要责任。长期困扰教育者的一个问题是:道德是不是可教?这本书的可贵就在于他缜密地讨论了许多德育中的具体、常见却又令教师和家长困惑的问题。

  比如儿童的欲望是不是要满足?如果见到儿童跳号乖戾是不是就应马上改变主意,满足他的要求?在洛克看来,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在于具有去克制理智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假如适合于儿童需要的东西就给予他们,要让儿童懂得,他们之所以会得到某件东西,不是因为他们哭泣恳求,而是因为那件东西适于他们去获得。假如他们从不曾因为哭求而得到什么,他们也就不会去哭求。惟其纠缠,他们就决不应该得到。这需要从小就使儿童养成习惯。

  再比如惩罚和奖励的问题。在社会上广为宣讲赏识教育的今天,很多人也对一味赏识孩子持反对意见,并坚持惩罚的必要。惩罚也有很多种,包括体罚、批评甚至语言暴力。如果惩罚是必要的,那么以何种程度为宜?洛克的原则是儿童愈小愈须多用,一旦施用适度,获得效果之后,便应放松,改而采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法。对于鞭挞,洛克认为这是一种贪巧取便的惩罚方法,是最不应使用的方法,其弊端有二:其一,人的本性是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的,这是发生一切邪恶与罪过的根源。鞭挞不但不能使儿童克服这种嗜求快乐的倾向,反而是鼓励,因为使儿童向鞭挞低头也就是使其在躲避更大的痛苦,而求得身体上的快乐。其二,鞭挞会在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盼望儿童去爱好的事物反而遭到厌恶。除了这正反两方面的效果,鞭挞还会使儿童养成奴隶式的脾气,因为一但知道没有体罚的存在,儿童就会愈放任他本来的倾向。如果管教太过,还会使其驯良却死板,意志消沉。同样的道理,奖励之于儿童也是不可妄用的,因为那也是在鼓励儿童追求物质上的嗜欲,要打消儿童甲种欲望,却以乙种欲望作补偿,这是牺牲了德行,颠倒了教育。洛克的办法是另一种奖惩办法:激起儿童的名誉心和羞耻心。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这是“教育上的一大秘诀”。使儿童对于名誉的欲望助长他们的德行。只有发自内心的羞耻心,才是真正的约束,体罚只会毁灭掉羞耻心。体罚虽然有诸多弊端,但在洛克看来,有一种情形必须使用,那就是遇到儿童的顽梗。父母和导师对于儿童的威信必须及早树立,在儿童年纪幼小时使其畏惧,年纪愈长则愈多假以词色。使“他小时便是你的一个顺从的臣仆(这是合适的),长大了又是你的一位贴心的朋友了”。即使是对儿童施以体罚,也应举止温和,态度镇定,使儿童了解你这样做是对他有益的,而非出于情感的一时放纵,勿须使其心生悲悔。

  洛克不仅是辉格党最重要的理论家,也是实践者,他一生宦海沉浮,屡受高官,其政治哲学与他的政治实践密切相关。但洛克终生未娶,也没有子女,但为什么他的朋友们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却问计于他呢?别忘了,他不但是牛津大学的教授,而且长期担任阿希利勋爵家的家庭教师,他的这些教育思想绝不是空中楼阁。书中时时可见作者对于儿童教育的洞见,值得为人父母、为教师者时时翻阅。


来源:豆瓣网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4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旧站回顾:广电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