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央精神 总局要闻 代表声音 会议解读 热点评论 图片选登 视频播报 最新动态 特色活动 通知公告 感言心得 主题创作 五年足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早间节目部:太阳升起 仍是少年
2017-10-17 [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兴用人年轻化之风,将基层年轻干部的划分界定在35岁以下。从那以后,人们普遍形成了用35岁来衡量人才年轻与否的思维定势。

听到这个标准,他们微微一笑。在早间“黄埔军校”目前拥有的36名“战士”中,35岁以下青年有29人,占总人数的80%以上,其中最年轻的已直奔95后。想想,也许你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但眼前这位已经非常老练的新闻战士当年才刚刚出生。

  猛一想固可怕,细一想甚可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早间节目部:太阳升起 仍是少年1

  

  他们生活在晨昏错乱时差里——全员按照美国时间工作,和周围人作息颠倒。(然而,并没有人有时间请个假去真的美国看看。)

  他们工作在超长待机模式下——每次上班要坚持17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眠不休。(然而,下了班还是睡不着,因为太阳实在太亮,生物钟实在太乱。)

  在深夜突发新闻中,他们习惯了采访或者约稿的这个开场白:“您好,实在抱歉深夜打扰,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早间节目部的……”(然而,对方经常愤而答曰:都几点了!你们难道不用睡觉吗!)

  他们承担着《新闻和报纸摘要》和《新闻纵横》中国广播界最有影响力的两档新闻节目的编辑制作工作,值守着堪称中国新闻界最长最艰苦、反正说是全宇宙新闻界最长最艰苦目前也没人说不服的大夜班。(然而,不管你服不服,反正我服了。)

  他们消化了时差,也跨域了时区,要在任何时间采访到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用追赶新闻的速度。他们消化了休息日,过去数年几乎无人“享用”年假和探亲假,他们自己的日历叫做“排班表”。(然而,他们看的可能是个假日历,因为上面红彤彤的“法定节假日”从来跟他们无关。)

  他们明明是搞新闻的,却被称作“黄埔军校”,因为从这里走出的、经历过晨昏颠倒、黑夜守望、对每一个字每一篇稿件都精雕细琢的17小时大夜班同志,都是来则能战、战则必胜的“多面手”,能够经受任何岗位的严峻考验。(然而,直播间门口武警战士的岗位除外。)

  他们每人手中都有一块小小的金属牌,上书“坚韧能扛,勇于担当”,这就是早间“黄埔军校”的军牌。你问我现在里面的“士兵”编到了第几号?对不起,我也不好说,因为“黄埔军校”的战友永远在变化。时间上的每一天、空间上的每一篇稿件,任何一位早间“黄埔军校”的成员都随时准备好临危受命,从“军校”毕业,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新闻战士。(然而,“毕业生”们总是要回来蹭个早班后热气腾腾的早饭和复盘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早间节目部:太阳升起 仍是少年2

 

来源: 十年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团委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7年9月16日